驚嘆於臺灣山林之美,也感嘆於臺灣山林之歿。
Ila Formosa,會不會越來越像是一個傳說?
一部紀錄臺灣森林興衰、探討森林與人之間互動因果的紀錄片 |
《森之歌》的導演—柯金源,在去年拿下電視金鐘獎「非戲劇類節目導演獎」。這個獎肯定的不只是這部策劃一年半、橫越臺灣五大山脈、濃縮臺灣山林演變軌跡的紀錄片,更大的肯定是導演投入關懷臺灣環境超過二十年的堅持與努力。
詩意的手法,悠揚的歌聲,彷彿山中有靈,現身娓娓道出山林的故事。
樹,會走路。
樹,會戀愛。
樹,會流淚。
樹,也會絕望。
這麼深切的感受,當我們的生活與自然斷裂,豐富的感官被麻痺以後,大概就很難有所體會。這是一部讓我們重新認識臺灣山林、重新與山林建立關係的紀錄片。
森之歌,呈現臺灣山林之美 |
蕞爾之島,臺灣,陸域物種數量是所有國家平均值的100倍,海洋生物是全球平均值的400倍,生物多樣性的密度放在世界尺度之下,顯得十分搶眼。能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多變的地形、氣候所造就的多元棲地息息相關。那些千年佇立山林的大樹,如同一位位見證臺灣千年歷史的長者,為現代的人們保留許多過往記憶,讓科學家能從他們身上取得許多珍貴的資料。這些能長年歷經自然競爭與躲過人為開發的大樹,更彷彿通過上天的試煉,成為大地靈魂的載體。錯落其間的各式生態區位,則成為滋養無數生命循環的搖籃。
臺灣環境的變遷,紀錄在一棵棵老樹的生命裡 |
然而,進步的社會讓人遺忘了山林的恩典,面對山林,人們不再抱持感恩與敬畏之心,轉而將其視為具有經濟價值的資產,利益導向的結果,讓臺灣山林生存的空間節節敗退,也讓人們自身生存的環境漸漸惡劣。少了山林的庇護,土地難以涵養水源,水質劣化、水土流失等影響,反而為人們自身造就更惡劣的生存環境。
擾動山林的結果,為人們自身造就更惡劣的生存環境 |
殺戮山林的現場 |
聯合國將今年定為國際森林年,希望藉此推動森林的保存與永續管理,並再次傳遞森林的重要性與價值。4/23(六)下午2點,我們也要藉由走跳山林超過二十年的柯金源導演的視角,一起來思考臺灣山林的現況與未來。
《森之歌》放映訊息:
4/23 (六) 下午2:00~4:30 (下午1:30報到、2:10即不再開放入場)
本活動需全程參與,包含影片放映時間與導讀討論時間
閱讀完整訊息
(文\國立臺灣博物館 簡竹聆;圖\取自《森之歌》影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喜愛臺博部落格,歡迎您與我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