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探索趣】
雲豹-臺灣最兇猛的動物
文/國立臺灣博物館助理研究員 林俊聰 圖/林俊聰.臺博典藏精選
文/國立臺灣博物館助理研究員 林俊聰 圖/林俊聰.臺博典藏精選
臺灣雲豹與老虎、獅子、豹、家貓…等都是貓科的成員,本科動物的體形大小差異甚大,但卻有些共同的特徵,頭部圓短;眼睛的瞳孔呈垂直,可隨光線的強弱而調整;牙齒約有30顆,犬齒非常發達,利於撕裂食物;舌面具有鉤狀之角質凸起,以方便舔起食物;前腳有五趾,後腳有四趾,行動敏捷;肌肉結實,如成年的老虎,可拖動一成年的大水牛,而此一工作卻需約十名左右的壯男才能做到,綜合以上的條件,使得貓科動物成為天生的狩獵者。
貓科成員中的臺灣雲豹是臺灣野生動物中,體型最大的肉食性動物,頭及軀幹長可達
臺灣雲豹屬夜行性動物,主要生活在
![]() |
臺博典藏-臺灣雲豹頭骨標本 |
由於臺灣雲豹是臺灣最大型、最兇猛的野生動物,因此有些原住民將牠的牙齒做成裝飾品,將牠的毛皮做成衣服,或衣服的飾物,以為勇敢的象徵;也有些部落將雲豹視為祖先或神明的加以膜拜,此時的雲豹是神明、是勇者,自在的生活在山林裡。到了近代工商開始發達後,平地人開始以槍狩獵,而雲豹當然成為重要的目標,再加上土地不斷的被開發,大自然一再的不被尊重,使得雲豹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了;民國七十一年時,東海大學生物系師生做過一次全臺野生動物調查,他們到各山地村莊、部落去做訪問調查,結果很多的老者都表示,約有三十年未曾聽說過雲豹消息了,但他們都還懷抱著一份希望,認為他們心目中的勇者是不會那麼容易被打倒的,可是不管如何至少最近十年內並沒有任何臺灣雲豹的消息,這個事實使得關心臺灣野生動物的人們憂心不已;在民國七十六年三月時,農委會從國外請來了國際知名研究大貓類動物的專家,請他親自到大武山一帶實地的作了一次調查後指出,臺灣尚有些許地方的環境,與泰國地區雲豹棲息的環境相似,因此推論臺灣可能還有雲豹的存在,這一席話給國內關心雲豹的人們一線的希望,讓我們一起為這個勇者加油、祝福,希望有一天牠的子孫們,還能像牠的祖先一樣,自由的生活在臺灣這塊土地上。
- 不要食山產店非法獵取的鳥獸或河川魚蝦。
- 不要購買或飼養野生動物,愛牠就讓牠自由的在原野奔馳飛翔。
- 不要購買象牙及珍貴稀有動物之毛皮、標本當服飾或裝飾品。
- 不盲目購買野生動物放生,以免放生不成反成殺生。
- 不要使用犀牛角及虎骨做藥物。
- 發現有人非法狩獵及電魚時,請通知有關單位取締。
- 積極參與保育野生動物的各種活動。
「享綠生活」是一種重新定義的美好生活,也是一種對建構理想環境的實踐。這樣的生活:樂觀、積極,對土地和人群充滿感情,注重生活與環境的和諧,肯定個人的行為能友善地球與人類社會,並在實踐中得到滿足與成就感,因而對未來充滿信心。這不只是行動,更是根植於探索當代生活本質的思想哲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喜愛臺博部落格,歡迎您與我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