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9日 星期五

【2011 台北地球日活動紀錄】從心綠起來,天天都是地球日

【2011 台北地球日活動紀錄】
從心綠起來,天天都是地球日

文/國立臺灣博物館 王頌儀
美術設計、動畫製作/國立臺灣博物館 華家緯
照片提供/國立臺灣博物館 林士傑.羅育如.陳碧琳


      4月22日這天是世界地球日,友善地球、友善環境的活動遍地開花,這天也提醒我們問一聲:「地球,你現在好嗎?」這個與你最親近的朋友,你是否友善的對待它?




       由國立臺灣博物館主辦,伊聖詩芳療生活館贊助的2011台北地球日綠色市集在4月23、24日友善登場,歷經幾個月的策劃,集結來自臺灣各地的在地小農、綠色設計、環境教育工作室在臺灣博物館館前廣場展開一場綠色盛會,2011台北地球日從「食品與食物」、「能源與生產」、「生態與土地」三個面向提供對環境友善的生活方案,目的希望提供實踐綠生活概念方式與行動,從心綠起來。


綠色市集準備新鮮豋場囉



      兩天的臺北地球日活動在陽光灑下時揭開序幕,綠色與自然顏色交錯地在館前廣場出現,這是最美的畫面,綠色蔬果、天然有機產品讓人感到放心與舒服,市集甫開張,來自都市的人們,迫不及待進入都市人的桃花源,好好的享受自然時光與愛地球聰明購。


都市人的桃花源-綠色市集



主持人的麥克風也需透過腳踏車發電

臺灣博物館-蕭宗煌館長身體力行參加地球日
大地旅人志工熱情示範素人音樂會
  
  「小農聚落」有最新鮮自然的當季蔬果展售、強調最在地的新鮮食材,現場的小蘿蔔產地直送,新鮮的可以咬一口享受鮮甜自然。為什麼地球日要鼓勵消費者購買在地當令食材?一方面是因為進口食材會因為長途運輸而增加碳足跡,這些搭飛機、坐船的進口貨,為了運送這些食材消耗許多能源,同時產生了許多溫室氣體,另一方面購買當令食材,這些當季蔬果都是適合該季節生長的,不需要過多的環境控制設備就可以生長很好,所以支持台灣在地當令蔬果是最IN的綠行動。

新鮮蔬果咬一口,天然ㄟ尚好
    
  來自大宅院友善市集的綠色夥伴們,除了生產友善耕作的新鮮蔬果之外,從與消費者互動、行動都是超愛地球的,本館特派員觀察到小農使用天然稻桿、藤枝作為綑綁蔬果的綁材,完全使用來自大地的恩典,活動結束之後,綠色夥伴將這些綁材動手製作成天然掃把,將自己所負責的攤區整理乾淨,最後將這天然掃把贈予館方夥伴,讓我們繼續清掃公共區域,謝謝有個這麼友善大地、友善週遭一切的綠色夥伴。


來自大宅院友善市集的友善蔬果

      除了有新鮮蔬果之外,還有許多不同的綠色食品,超人氣食品有手工果醬、天然發酵麵包、還有超消暑的天然水果冰棒,使用台灣本土水果製作的新鮮果醬,搭配上全天然的窯烤麵包,輕輕一抹,為樸實的穀物麵包增加一絲色彩,輕輕一咬,咀嚼單純麵香後,再混合上香甜的本土果醬,截然不同的美味外,更有愛地球的意識在這裡,套一句台詞:「天然的尚好啦!」。來自伊聖詩芳療館的「苔玉球製作」吸引不少人氣,完成苔玉球之後,苔玉球具有水苔包覆,無須天天澆水,將可以成為居家環境、辦公室綠化的小幫手,讓大家一起綠起來。


苔玉球盆栽製作,妝點你的綠色小空間

城市的小菜園,利用生活空間中畸零地,種植蔬果,健康又增添趣味


     有喝過自己腳踩的新鮮果汁嗎?一杯新鮮果汁到底需要消耗你多少能量呢?來自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的人力果汁機讓你親身體驗,在特製的人力果汁機放入喜歡的水果,香蕉、蘋果、鳳梨啷啷咚咚的丟入,加點新鮮牛奶,開始努力踩著腳踏車,將人力轉化成果汁機所需的能量,大朋友、小朋友氣喘吁吁的踩著腳踏車,經過一會兒,終於才享受到自己親身踩出來的香甜果汁,此時更覺得珍惜,在生活中,時常只要一個按鈕,就可以為妳帶來便利生活,殊不知這些消耗的能量有多少,所以愛地球從生活做起,珍惜身邊資源開始。


自己腳踩出來的新鮮果汁,特別珍惜!
    
   2011地球日手冊精心的書袋設計,每本都可以再次利用,裁剪下來就是美麗的色紙,可以製作成書籤、杯墊、紙蕾絲等,還有更多紙藝等你來創造,現場民眾將先前拿到的手冊內頁,發揮巧思製作成一張美麗的台灣地圖,據打聽製作者是一位幼稚園教師,這張地圖未來將會使用在她的工作場所,教育未來的主人翁,讓現場工作人員驚嘆與感動,原來手冊還可以這樣玩,愛地球可以很有創意、很有自己的風格。
地球日手冊的美麗台灣,一起來玩環保!

快拿出你家的帳單,至碳足跡網站計算吧!
每一個點都是一位民眾的綠行動承諾

  生活中常常會有許多廢紙,無論是印錯、傳單、時效過期的紙張,幾乎都快要堆滿我們的生活空間,一張張廢紙也代表一份資源,來到臺灣博物館的攤位-廢紙變變變,將廢紙變成紙藝,利用廢紙可以設計出許多不同的生活小物,節省資源,無論是風鈴、髮飾、立體紙花、再生籽籽卡都將廢紙做了再次利用,增加廢紙的使用率,也讓生活多了份巧思與趣味。


Green Up   不分國界與種族
      
    綠色設計使用生活週遭的素材變成我們所需的物品,你的衣櫃是不是已經被舊衣物給堆滿了呢?將舊衣物丟到舊衣回收之外,還能做什麼呢?舊衣物回收再製將生活中隨手可得的舊東西,轉化成獨一無二的配件,舊衣物可以變成夢想中的包包,也可以變成圍巾,這些你都可以自己動手做,自己賦予舊物新的生命,不僅再次增加使用率,也讓你的生活變得不一樣,愛地球就是從愛物惜物做起。

來自"樹月"舊物回收再製牛仔包,內袋使用四角褲回收再製
背袋使用領帶製作,超級獨特又愛地球
     地球日過去了,但是愛地球的行動不會終止,綠色市集的精神也會一直延續下去,這是一種友善地球的態度,友善環境的信念,臺灣博物館「每週一個綠行動!GO!」將持續與你見面,讓我們從心綠起來,天天都是地球日。






2011年4月27日 星期三

【海洋台灣特展】綠島的海底大香菇

【海洋台灣特展】綠島的海底大香菇


文/國立台灣博物館 陳信鈞


珊瑚生態系,充滿豐沛的生命世界與力量

  海底的珊瑚繽紛而絢爛,五顏六色好不熱鬧。珊瑚礁世界是潛水者最愛的區域,當潛入珊瑚淺海那刻,立刻感受到生命力的旺盛,海底有著蓬勃而美麗的力量存在,但隨著海洋資源開發、海洋污染日益嚴重,珊瑚也面臨存在危機,珊瑚是珊瑚礁生態系的主角,如果牠們死亡了,生活在這個系統內的生物,終究難逃滅絕的路途。

   
   海洋熱帶雨林美稱的珊瑚礁,是因為珊瑚礁生態系具有高生產力、高生物多樣性及豐富的生物量,與陸域環境中的熱帶雨林相似。造礁珊瑚所形成的立體結構,在大空間尺度與微環境中都創造出空間的多樣性,提供許多物種可以棲息的空間,因此魚類與各種無脊椎動物包括:海綿、刺絲胞動物、多毛類、軟體動物、甲殼類與棘皮動物等,成為珊瑚礁區的常見居民,珊瑚多樣的色彩也為珊瑚礁區帶來繽紛的顏色,珊瑚礁居的住民也擁有相似的色彩與多樣的外形,讓珊瑚礁區成為色彩繽紛的世界。


海底的熱帶雨林區,繽紛而熱鬧。

  造礁珊瑚只分布在熱帶至亞熱帶區,海水溫度為18-30℃之間的淺海裡,並以23-28℃之間生長最好。得天獨厚的臺灣位於熱帶與亞熱帶的交會處,加上黑潮帶來溫暖的海水,因此周邊海域多為適合珊瑚生長的環境,只要有堅硬底質的淺海海域,都有珊瑚的分佈,但僅有珊瑚生長未必會形成珊瑚礁,造礁珊瑚累積碳酸鈣(死亡的珊瑚骨骼)的速度要高於破壞的速度,才有機會形成珊瑚礁。
   一般如果提到珊瑚礁,大多數的人都會想到澳洲的大堡礁。但是居住在臺灣的我們,大家可曾知道全世界最大的活體珊瑚就在臺灣海域,而且離我們非常近,根本不必到澳洲大堡礁去看活體珊瑚。現今世界上已知最巨大且年紀最老的活珊瑚群體,聳立在綠島南寮灣水深20公尺海底,俗稱「大香菇頭」或「鋼盔」,是顆巨大的團塊微孔珊瑚群體,高約12公尺,圍寬31公尺。澳洲的大堡礁有圍寬更巨大的活體珊瑚,但高度不及綠島的大香菇。
綠島海底的大香菇頭,全世界最大最老的活珊瑚群體!

    根據團塊微孔珊瑚的生長速率來看,其成長一年僅約1公分高,估算其活存時間已超過1000年,其頂端離海面尚有8公尺深,若無人為干擾與破壞及環境的劇烈變遷,至少還有800年可以成長,目前有部分區域的珊瑚蟲死亡,應該將此大香菇珊瑚群體列入國寶級資產,保護世界級的大自然瑰寶。

    臺博今日豋場好特展:海洋臺灣-生態保育特展,面對即將來臨的夏天,是親近海洋好時節,讓我們一同愛海、護海、親海,成為藍色海洋天使。


【海洋臺灣-生態保育特展】

展覽日期:100/04/27-100/08/07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館G101 G102(臺北市襄陽路2號,228公園內)
展覽時間:周二-周日 10:00-17:00
展覽票價:全票20元,半票10元(一票可看全館展覽)
服務專線:02-23822566

2011年4月26日 星期二

【一碳究竟】鑽石鑽石亮晶晶,克拉到底是什麼?

【一碳究竟】鑽石鑽石亮晶晶,克拉到底是什麼?

文/國立臺灣博物館  陳信鈞



這鑽石到底有多少克拉?

早期有首紅透半邊天的國語流行歌曲《鑽石》,至今人們都還可以哼唱個幾句,歌詞內容是這樣:


鑽石     作詞:張徹 作曲:王福齡






鑽石鑽石亮晶晶 好像天上在眨的星 天上的星兒在鼓譟 

不如鑽石值黃金 鑽石鑽石亮光光 好似彩虹一模樣 彩虹只在剎那間 

不如鑽石常光芒 我愛鑽石亮晶晶 我愛鑽石亮光光 我愛鑽石冷如冰 

我愛鑽石硬如鋼 鑽石鑽石亮晶晶 好像天上在眨的星 天上的星兒在鼓譟 

不如鑽石值黃金 鑽石鑽石我愛你 鑽石鑽石我愛你 我愛鑽石光芒長



歌詞裡突顯出人們對鑽石的偏好與喜愛,也被附與尊貴和身分的象徵。

     而因為鑽石本身的稀有性,其重量以克拉(Carat)來計算。「克拉」指的是克拉豆,也就是生長於地中海沿岸角豆樹的果實。因為鑽石大多不會太大顆,為了衡量鑽石的重量,人們發現克拉豆的重量約在0.18-0.23公克之間,就以克拉豆做為衡量鑽石重量的標準。1907年在度量衡大會上將一克拉定為0.2公克(200毫克),成為鑽石的度量單位。而一克拉又分為一百分,故一顆50分重的鑽石,即0.5克拉。
各式各樣的鑽石,由最純淨的碳組成,適合的地質條件下才會形成,彌足珍貴
    但是,有趣的是,鑽石的元素組成為「碳」,而我們熟悉的石墨、炭、煤,也是由碳元素所組成,然而卻因為其組成的碳的數量、結構不同,衍生出不同的產物,形成「同素異形體」。但是,這些同素異形體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透過化學變化來產生轉化的。例如鑽石,科學家發現碳只要同時處於高溫、高壓(地下140公里的深度,35,000公斤/平方公分)的環境和條件下形成鑽石結晶,並且在極短時間內被快速帶到地表,使其來不及重新結晶的狀態下,就能形成我們看到的鑽石,而鑽石的發現僅出現在金伯利岩中。反之,就會形成低壓狀態形成的純碳-石墨。

鑽石光芒大放,一起來一碳究竟


【一碳究竟-鑽石與黑碳的秘密特展】

展覽日期:100/3/22-100/10/30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館(臺北市襄陽路2號,228公園內)
展覽時間:周二-周日 10:00-17:00
展覽票價:全票20元,半票10元(一票可看全館展覽)
服務專線:02-23822566

2011年4月21日 星期四

【遇見?未來】地球電影院影展暨導讀—水資源大作戰,開戰!

【遇見?未來】地球電影院影展暨導讀—水資源大作戰,開戰!

地球上的水有97%是鹹水,只有3%是淡水,而且許多已經被污染,不適合飲用。

未來,水會繼續在大自然循環,可是當環境已漸漸無法淨化水質,我們還能有多少乾淨的水可以喝?

這是一場沒有人能倖免的戰爭

水,將成為地球上最珍貴的資源。地球上任何一個人都無法逃避水資源枯竭的問題。

《水資源大作戰》是從整體的政經制度去深入探究水資源的議題,說明了我們現在所面對的危機、政治利益如何影響民生基礎,也提醒我們要瞭解國家假借各種名義發動戰爭,背後目的是為了爭奪資源的控制權,以及最終,我們要如何樂觀展望未來。本片不只面向完整,直指核心的內容,亦呈現世界各角落的人們如何看待水源和捍衛自己的用水權,提供觀者宏觀的視野進一步深切反思水資源。





    我們現在所面臨的水源問題主要來自環境污染、超抽地下水、水壩建造和水的商品化問題。工廠排放廢水、農業使用化學藥劑,都導致水源污染,加上各式廢氣也造成雲層污染,使得污染物隨著水循環回到我們生活中、進入我們身體裡。原本能夠淨化與涵養水源的森林綠地,不幸隨著都市開發而快速減少,更使得污染物滯留與累積在我們生活循環裡。流經都市的主要大河徹底被污染後,人們轉而取用地下水,超抽的結果則是導致地層下陷,地下水源的補充不及人們快速、大量使用的速度,一方面使我們更快速流失可使用的水源,二方面也影響我們可以安身立命的土地環境。


廢棄物、廢水、廢氣的不當處理都造成我們的水源污染

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


    水壩,則是人們一個相當矛盾的設計。我們希望留住更多可使用的水以及發電,因而耗資建造巨大的水壩攔水,但卻也切斷一條河流的生態系與水文循環。河流就像土地的血脈,為土地輸送養分,同時帶走廢物。一旦靜止,河裡的有機質無法傳遞,原本流經的土壤養分也隨之減少,匯聚在水壩的有機質造成水溫升高,並大量消耗水中氧氣,反而使水質劣化,人們又必須再進行水質淨化的工程。我們看似解決了旱季缺水的短期問題,卻為我們長遠的生活環境種下新的問題。


人類在世界各地興建了5萬多座巨型水壩,對生態環境影響重大
 

   每個人的生存都需要水。可是你知道我們使用的水從哪裡來?又控制在誰的手中?以及大多數是被誰消耗掉的嗎?有許多國家的水資源掌握在幾個大財閥手中,他們的目的是將水商品化換取營收,為了便於出售,他們消耗更多的水去製造裝水的寶特瓶,這不是很諷刺嗎?屬於公共資源的水,我們必須花錢購買,而且現今全世界因為飲用污染的水而死亡的人數,已經比戰爭和愛滋造成的死亡人數還要多。有人大肆揮霍用水,有人為了取水必須走上一萬步,甚至省水省到連幫忙鄰居滅火的水都沒有,只能眼睜睜看著兩個孩子被燒死在家中。水資源的分配如此不均,已經不只是環境的問題,同時也成為道德與人權的問題。


這並不是一部關於拯救環境的影片,而是關於拯救我們自己

      知道這麼多真相,也許有點沈重。但是我們面對未來,還是可以很樂觀。片尾,我們看到孩子們勇於站上第一線去解決問題。那堅定的口氣說著:「我很高興,因為我知道我正在做一件對的事。」真的很令人感動、也令人為之振奮。當我們對水資源的議題擁有越來越多的理解和知識,接下來所需要的,就是像片中的孩子一樣,勇敢的採取行動,才有機會創造改變。


讓你的聲音被聽見


《水資源大作戰》放映訊息:

4/24 (日) 下午2:00~4:30 (下午1:30報到、2:10即不再開放入場)

本活動需全程參與,包含影片放映時間與導讀討論時間

現場報名請於下午1:30直接至臺博土銀展示館3樓視簡報室登記

 閱讀完整訊息

(文\國立臺灣博物館 簡竹聆;圖\取自《水資源大作戰》影片)

2011年4月20日 星期三

【遇見?未來】地球電影院影展暨導讀—瓦力

【遇見?未來】地球電影院影展暨導讀—瓦力

只有瓦力,沒有我們的世界
沒有我們的世界,地球會是什麼樣的面貌?

由《海底總動員》導演安德魯史丹頓執導的第二部動畫片,同時也是皮克斯動畫的第九部作品,機器人瓦力將帶領帶大家進入未來-沒有我們的地球!

好幾百年後,地球的垃圾堆積如山,汙染嚴重,任何地方都了無生機,人類紛紛移居到外太空居住,最後只留下機器人瓦力日復一日做著清掃的工作,希望有一天環境變好時,人類會再回來地球。

瓦力默默的清除人類遺留的廢棄物
瓦力每天的工作就是處理人類遺留的廢棄物,將它們分解或壓縮,好奇的他總是從垃圾堆中挖到不少寶物。後來人類又派了機器人伊芙來查看地球環境,調查這寸草不生的大地是否出現了生機。他們倆幾經波折,終於將地球上的新綠意帶回外太空的公理號。長時間生活在太空中的人類,發展出先進的科技和太空城鎮,但卻喪失了行走能力,在一連串機器人與人類的搏鬥後,人們終於有機會能重返地球,重新打造全新的生活環境。


瓦力愈到新型機器人-Eve

      從十八世紀的工業革命起,每個新時代來臨就代表有新的發明,從汽車到飛機、從平房到高樓、從計算機到電腦,我們經歷了人類智慧的大鳴大放,然而,供養我們的地球之母,卻急遽的老化、病入膏肓。此時此刻,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地球上的一切並不是只為了人類而存在,我們有責任和義務照養其他的生命。

人類所遺留下來的世界
        萬物所構成的世界是一個龐大的網絡,牽一髮而動全身,好比近日福島的核災事件,無論您身處在內陸、沿海,光是水和空氣的流動,就足以讓世界各國的公民繃緊神經。我們衷心期盼,每一位朋友都深愛這顆孕育我們的地球,就像瓦力對地球的熱愛,只要相信,就能改變!

或者甚至會有這麼一天:

我們早已消逝,卻不堪忍受沒有地球的寂寞——

我們曾經如此愚蠢地在這個美麗的星球上自取滅亡。

我們,或是我們的記憶,也許乘著宇宙的電磁波搭上回家的航船,

久久縈繞在我們深愛的地球。

沒有了我們,地球母親將默默承受、繼續生活;

可是,如果沒有了她,我們根本無從存在。——艾倫.魏斯曼《沒有我們的世界》

記得4/24一起和機器人瓦力來拯救地球喔!
《沒有我們的世界》 艾倫‧魏斯 著/木馬文化




活動資訊


4/24 (日) 下午2:00~4:30 (下午1:30報到、2:15即不再開放入場)

本活動需全程參與,包含影片放映時間與導讀討論時間。

現場報名請於下午130直接至臺博土銀展示館3樓視簡報室登記。


線上報名請點選

(文/國立臺灣博物館 羅育如;劇照/瓦力官方網站)

2011年4月19日 星期二

【遇見?未來】地球電影院影展暨導讀—一首屬於臺灣的,森之歌

驚嘆於臺灣山林之美,也感嘆於臺灣山林之歿。

Ila Formosa,會不會越來越像是一個傳說?



一部紀錄臺灣森林興衰、探討森林與人之間互動因果的紀錄片

《森之歌》的導演—柯金源,在去年拿下電視金鐘獎「非戲劇類節目導演獎」。這個獎肯定的不只是這部策劃一年半、橫越臺灣五大山脈、濃縮臺灣山林演變軌跡的紀錄片,更大的肯定是導演投入關懷臺灣環境超過二十年的堅持與努力。



                
詩意的手法,悠揚的歌聲,彷彿山中有靈,現身娓娓道出山林的故事。


                                                            樹,會走路。

                                                            樹,會戀愛。

                                                            樹,會流淚。

                                                            樹,也會絕望。


這麼深切的感受,當我們的生活與自然斷裂,豐富的感官被麻痺以後,大概就很難有所體會。這是一部讓我們重新認識臺灣山林、重新與山林建立關係的紀錄片。

森之歌,呈現臺灣山林之美

蕞爾之島,臺灣,陸域物種數量是所有國家平均值的100倍,海洋生物是全球平均值的400倍,生物多樣性的密度放在世界尺度之下,顯得十分搶眼。能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多變的地形、氣候所造就的多元棲地息息相關。那些千年佇立山林的大樹,如同一位位見證臺灣千年歷史的長者,為現代的人們保留許多過往記憶,讓科學家能從他們身上取得許多珍貴的資料。這些能長年歷經自然競爭與躲過人為開發的大樹,更彷彿通過上天的試煉,成為大地靈魂的載體。錯落其間的各式生態區位,則成為滋養無數生命循環的搖籃。

臺灣環境的變遷,紀錄在一棵棵老樹的生命裡

然而,進步的社會讓人遺忘了山林的恩典,面對山林,人們不再抱持感恩與敬畏之心,轉而將其視為具有經濟價值的資產,利益導向的結果,讓臺灣山林生存的空間節節敗退,也讓人們自身生存的環境漸漸惡劣。少了山林的庇護,土地難以涵養水源,水質劣化、水土流失等影響,反而為人們自身造就更惡劣的生存環境。


擾動山林的結果,為人們自身造就更惡劣的生存環境

樹,砍光以後,再種就行了嗎?如同人們誤以為養殖漁業是海洋魚類枯竭的解決辦法,人們也誤以為造林就可以解決山林浩劫的問題。殊不知,造林是一個牽動整個生態系的政策,如,選擇栽種什麼樹種即會吸引什麼樣的生物入住,牽動了許多生態區間的形成,同時也連動影響整個生態系產生變化。政策規劃若不夠細膩,則容易被圖利的生意人操弄,扭曲原意,如,將自家山坡地的樹都砍掉,以便進行人工造林獲得補助,因為政府獎勵辦法是依據人工造林小苗的存活率而定。也許,是我們不夠瞭解大自然循環調節的韻律吧!大自然不會做業績,但只要人們給予時間和空間,就能恢復生機。


殺戮山林的現場

  一直對片中一席話印象很深。「自然的山林是不需要管理的,真正該管理的,是進入山林的人。」你是不是也覺得這番話適用於所有人們活動的自然場域?


                       

聯合國將今年定為國際森林年,希望藉此推動森林的保存與永續管理,並再次傳遞森林的重要性與價值。4/23(六)下午2點,我們也要藉由走跳山林超過二十年的柯金源導演的視角,一起來思考臺灣山林的現況與未來。



《森之歌》放映訊息:

4/23 (六) 下午2:00~4:30 (下午1:30報到、2:10即不再開放入場)

本活動需全程參與,包含影片放映時間與導讀討論時間

現場報名請於下午1:30直接至臺博土銀展示館3樓視簡報室登記


閱讀完整訊息


(文\國立臺灣博物館 簡竹聆;圖\取自《森之歌》影片)






【遇見?未來】地球電影院影展暨導讀—食破天驚

【遇見?未來】地球電影院影展暨導讀—食破天驚

(文/國立台灣博物館 羅育如)

 
食破天驚!連自由女神也瘋狂--圖片來源:奇摩電影

     如果,想吃什麼,只要動動手指,美味的食物就會從天而降,哇賽!那真是太美妙了!

                                                                         

電影中的男主角-富林,從小就立志成為科學家,為了解決全球的糧食危機,他發明了一個食物機,無論是漢堡、甜甜圈、糖果、牛排、荷包蛋…所有喜愛的食物靠著簡單的指令就能下起美味的食物雨。正當所有的人肆無忌憚的享受奢華的美食饗宴時,富林的實驗室卻出現不速之客,給全世界帶來了大災難!


富林發明的食物機,讓天空下起了漢堡雨--圖片來源:奇摩電影


義大利肉醬麵龍捲風首先將小鎮的房子車子吹得東倒西歪,接踵而至的是滿漢全席的食物暴風雨,從天而降巨大的食物好似成千上萬的隕石般,襲擊每個城市,在全球被食物毀滅前,富林要如何解決這個天大的災難,拯救世界呢?



哇!是從天而降的漢堡,但當他變成巨大的漢堡從天而降.....


《食破天驚》由Judi and Ron Barrett創作的童書,原著在全球已熱賣發行了31年,改編為電影後更加戲劇化,動畫團隊為了向影史災難電影如《明天過後》、《ID4星際終結者》致敬,將食物設計成從天而降的秘密武器,無論是比薩斜塔、自由女神像、萬里長城都被食物暴風襲擊!

 
Cloudy With a Chance of Meatballs 童書在全球已發行許久

幽默的動畫不只嶄露創意,還傳達一個重要的訊息-「糧食危機」。21世紀的今日,從非洲、亞洲到南美洲,仍有數以千萬的貧苦人民買不起賴以維生的玉米、小麥等糧食,在飢餓與死亡的邊緣掙扎。日新月異的科技,的確能發展出更速成、更簡易的耕種方式,提高單位面積的食物產量,但是,地球只有這麼大,170年前,馬爾薩斯便提出人口論,說明糧食增長永遠不及人口的增長率。未來,當糧食跟石油、天然氣一般昂貴時,國與國之間因為爭奪資源而大動干戈,這樣的戰況或許是稀鬆平常。

「吃飽了嗎?」過去人們尋常的問候語,反映臺灣經濟起飛的初期,辛勤工作、勤奮賣力的臺灣人,無不希望讓自己家庭的每一份子都能餐餐溫飽。填飽肚子,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在現今越顯富裕的社會中,我們更加講究吃得美味、吃得精緻。四處林立的餐廳由你吃到飽,無限供應的新鮮食材,讓每位顧客各個心賓至如歸,甚至是「超」載而歸,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食物,酸了變質便全部丟進廚餘桶,一桶又一桶,成為餐桌下的犧牲品。那麼,現在的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4/23大手牽小手,一起來體驗食破天驚的刺激與驚奇!重新思考我們的飲食習慣。



延伸閱讀--《糧食爭奪戰》 柴田明夫 著/商周出版



活動訊息



一起遇見我們的未來


4/23 (六) 上午10:00~12:20 (上午09:30報到、10:15即不再開放入場)

本活動需全程參與,包含影片放映時間與導讀討論時間。
現場報名請於下午130直接至臺博土銀展示館3樓視簡報室登記。

線上報名請點選

(圖/奇摩電影-食破天驚劇照)




最新留言

追蹤者

搜尋此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