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7日 星期四

建館之初即入藏臺博館的臺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



國立臺灣博物館資深說明員    陳信鈞

 
        每當大家來到臺博館本館大廳,會看到在大門入口處有幅「臺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的摹本數位典藏輸出版。時間再往前推,2008年臺博館歡慶建館百週年時,當時的「百年物語:臺灣博物館世紀典藏特展」就展出1908年即入藏博物館的摹本原件。經過百年以上收藏以及記錄1895年臺灣因馬關條約而割讓日本,臺灣老百姓在不願被日本統治下而成立臺灣民主國等歷史因素,也是它無庸置疑成為臺博館鎮館三寶之一。



臺博館收藏之黃虎旗

     1895年,清廷與日本發生甲午戰爭,但是清廷不敵日本而簽定馬關條約,決定將臺灣割讓日本。臺灣有力人士希望清廷收回成命,但是清廷不希望節外生枝再給日本藉口。臺灣的仕紳們,為了不被日本統治,只好另謀辦法,希望能夠向外求援。

    在臺灣仕紳們的運作下,臺灣省巡撫唐景崧於1895年5月25日擔任「臺灣民主國」總統,並於臺北城內升起藍地黃虎旗,希望藉此宣告獨立,期盼引起國際列強干預而不被日本統治。日後,再思量如何重回清廷懷抱。只是,這樣不切實際的想法並沒有實現,因為馬關條約是正式簽訂而且國際皆知的。

    隨著日軍登陸臺灣,逐步進行接收事宜,唐景崧也逃離臺灣。象徵臺灣民主國的藍地黃虎旗也落入日軍手中,成為戰利品。負責鎮守臺南的劉永福,在當時被推舉為臺灣民主國大將軍。但是,隨著日軍日漸逼近臺南府城,在日軍進入臺南城前,劉永福也悄悄離開臺灣了。1895年10月21日日軍進入臺南城,號稱全臺底定,臺灣民主國也隨之畫下句點。緊接著,象徵戰利品的藍地黃虎旗被運到日本,藏於日本皇宮的「振天府」。

    1908年5月24日依據臺灣總督府第83號訓令設立的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博物館,在宮內省允許下,委請日籍畫家高橋雲亭到皇宮,依照原件尺寸,長3.1公尺,寬2.6公尺臨摹複製一幅,交由博物館收藏,成為臺博館成立之初最早的典藏品之一。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臺灣民主國的藍地黃虎旗至少有三幅,一幅懸掛在臺北城裡的巡撫衙門,一幅則掛在基隆砲臺,一幅送到淡水海關。 而1895年落入日軍手中成為戰利品,又於1908年依原件臨摹的那幅藍地黃虎旗,根據歷史記載報導,應該是懸掛在基隆砲臺的那一幅。而送到淡水海關那幅,當時並沒有掛出來,後來被稅務司馬士(H.B. Morse)帶走,晚年時仍留在身邊。而懸掛在巡撫衙門的那幅則是下落不明。




99年臺博館黃虎手札

    臺博館收藏的1908年摹本,於1953年又請畫家林玉山先生再臨摹兩幅較小的版本,故目前博物館收藏的摹本共有三幅。有不少民眾在觀看大廳的黃虎旗數位典藏輸出版時,總是會詢問為何右下角會有一大塊缺損?根據1908年黃虎旗摹本完成送回博物館的報導中指出,奉命臨摹的日籍畫家高橋雲亭在依原旗複製時,費了好大的功夫,不論是顏料、材質、筆觸均力求與原旗無異,就連原旗破損的地方,都仿得一模一樣。這個記錄說明了,1895年6月懸掛於基隆砲臺的黃虎旗在落入日軍手中時,右下角就已經是有缺損的情形,而且有可能是因為當時的戰事造成的,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原貌。





   也許,也有人會提問,為何臺灣民主國的國旗要使用「藍地黃虎」呢?部份學者認為,藍地黃虎旗是相對於清廷的「黃地藍龍」國旗,既有所區別,又因龍虎相對而無僭越的問題,所以黃虎旗的使用在其背景是有深遠意義的。而黃虎旗也不是臺灣民主國成立時的原創,早在1884-1885年間的清法戰爭,浙江寧波三江口清軍水師即以黃虎旗作為水師令旗,所以有可能臺灣民主國藍地黃黃虎旗的構想,是源自水師令旗。



臺博館特製黃虎香包

   黃虎旗既是臺博館鎮館之寶,而今年又適逢虎年,年初臺博館曾舉辦「虎報平安特展」,過年期間還辦理相關活動,使大眾對虎年傳統有所認識。每年端午節還以黃虎旗圖案,辦理「虎虎生風做香包」活動,讓小朋友明瞭端午節習俗 ,又可以自行DIY獨一無二的香包
99年臺博館春節黃虎版畫春聯
網站:黃虎旗的故事

3 則留言:

  1. 請問還有這隻老虎的其他相關商品嗎?比如說T-Shirt、頭巾或是杯子等。

    回覆刪除
  2. 匿名者:

    您好!
    有關黃虎旗的相關商品,有頭巾、筆記書、T恤、小草明信片和拼圖,歡迎至臺博館本館(228和平公園內)參觀選購,謝謝。

    回覆刪除
  3. 這個故事讓我的學習單有了著落

    回覆刪除

謝謝您喜愛臺博部落格,歡迎您與我們分享。

最新留言

追蹤者

搜尋此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