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博記憶角落】
臺博館本館2樓西側長廊和樓梯處,原住民常設展外,有一隻高聳木雕鹿矗立,經常是來館觀的大、小朋友們佇足拍照的必要景點。不知與它合照過的大家,是否曾注意過它的來歷?
仔細瞧瞧這隻鹿的右前腳下有文字註記,這隻木雕鹿完成於1964年(民國53年),當時是因應政府辦理的「經濟建設成果展覽會」所做,由林業館負責製作和展示,作品名稱為「鐵杉木彫鹿」,應該是在那次的經濟建設成果展覽會裡展示用。
仔細看看上面的文字告訴你什麼故事 |
在展覽會結束之後,1969年(民國58年)3月由總統府移贈臺灣省立博物館(即臺博館前身)收藏、展示,如果1969年即在此地展示至今,也有42年的歷史了。
至於1964年的「經濟建設成果展覽會」的舉辦是在美援時代的背景之下,在臺灣由農業社會即將轉型為工業商業會的年代。在經過1950年代的困頓之後,1960年代在美援的支持下,臺灣經濟準備轉型和起飛。在1960年代的臺灣,舉辦過多次呈現經濟建設成果的政策性展覽,其中以1964年的「經濟建設成果展覽會」規模最為盛大。從當年「光輝10月」的10月6日起展出到1965年1月7日止。展覽場地為於現在的敦化北路、八德路、南京東路附近,包含市立體育館、棒球場、中華體育活動中心等四周廣場,佔地面積非常寬廣。以現今的眼光來看,這塊地方是目前臺北經濟活動非常繁榮的東區,在當時還沒有建起許多高樓大廈。
不同角度的台博木雕鹿 |
當時這場展覽會,為了展現「自由中國」空前進步繁榮的面貌,政府耗資耗資一千萬美元的巨額經費策辦,在當時的東區廣大土地上,建設許多展覽地標和新穎的展覽館,有86個展覽單位策劃的陳列部以及有640個攤位的銷售部,共兩大展區。
展示內容以臺灣當時的民生家電製造業,如煮蛋器、電鍋、電視、電冰箱、空氣調節器;紡織業如棉毛織品、合成纖維等;汽機車製造業、機械工業,如印刷機、壓蔗機等各種機械工具為主,還有石化工業的模型等。當時擔任行政院長的嚴家淦先生還在1964年11月23日(資料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上午到會場參觀。
當時舉辦這個展覽的重要目的在於開拓臺灣對外貿易的重責大任,會場內設有接待室、貿易交談室和電報室,每個展覽會場都設有專業嚮導駐點,提供中外業界人士諮詢。展覽期間,除了提供中英對照的展覽指南外,並發行展覽週報,帶動入場與交易的熱絡氣氛。據當時報導,每天入場參觀的民眾多達4萬人,可見非常熱鬧。
不禁讓小編想起,在1962年以前,在當時的南京東路、敦化北路的市立體育館、棒球場、中華體育活動中心還沒建設完成前,政府這一類的經濟建設成果展覽會或農業、工商展覽會的展覽場地都是在臺博館的展館和周邊公園場地舉行呢!想不到,一隻臺灣鐵杉的木雕鹿,背後竟然有一段關於臺灣經濟起飛和成長的故事。
註:部份文字資料參考來源:
1. http://jaungyoungming-club.blogspot.com/2010/12/1964.html
2.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012012870891
臺博粉絲團!讚!
臺博記憶角落溫暖徵稿中(詳細內容請點選)
人、事、景、物,在台博館按下快門的瞬間,你想捕捉的是什麼?歡迎與我們分享。
只要將照片與150字以內的說明email至edu_assistH@ntm.gov.tw,就會被刊登於「台博記憶角落」相本,與所有粉絲分享你的視界。一經發布,就可以獲得一本「流轉歲月臺灣情--圖說臺博館」的小筆記本唷!
小編最後講的是日治時期的臺灣博覽會吧。:D
回覆刪除由總統府交給臺博,聽起來像是以前總督府博物館的功能,呵呵。
Dear Dodd:
回覆刪除最後一段指的是1949-1961年這段期間的故事,在1962年之後,政府的經濟、工商展覽的確是在敦化、南京、八德那一帶舉行。但1961年之前,的確都是在臺博館本館這邊舉辦居多,自從沒經濟、工商展覽會後,臺博館有一段時間則是舉辦臺灣美展等美術展覽的場地。
至於您說的日治時期的臺灣博覽會,指的是1935年的始政40週年的那一次吧。我瞭解您的意思,感覺很類似,呵呵。
至於臺博館的收藏,在日治時期只要每一任總督缷任,即會將與其相關的物品,只要是沒帶走的,都會轉贈博物館收藏。而1949年之後,總督府變為總統府,的確先前有一段時間,總統府會將一些物件同樣轉贈臺博館進行收藏和展示。
您看得好仔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