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3日 星期五

【海洋台灣】擁抱我們的福爾摩沙


【海洋台灣-生態保育特展】

擁抱我們的福爾摩沙

臺灣博物館100年5月份大專服務學習生
文/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 高韶巖 

別讓我們的海洋台灣呈現黑色的!


  「福爾摩沙!」這是當十六世紀葡萄牙水手行經西太平洋時對台灣島的驚嘆之語。這座精緻、美麗的島,不只在土地擁有豐饒的物產,四周蔚藍的海岸線更蘊藏了許多大自然的驚奇在其中。
  臺灣僅佔全世界不到千分之三的面積,有著超過世界十分之一的海洋生物資源以及獨特的地形環境,讓我們擁有多采多姿的生態空間。像是彈塗魚、招潮蟹穿梭的紅樹林、海底硫磺生態,以及全世界最大的活體珊瑚──大香菇等,都是台灣、全世界重要的資源。然而,現在當我們再次駐足在海邊,腳底踩的不再是白沙或是礁石,而是一顆顆巨大單一的消波塊;在岸邊所抓的不再是捉迷藏的螃蟹,而是易開罐、保特瓶。隨著人類對於海洋的需求提高以及科技的日益發達,我們不斷的向浩瀚無垠的海洋伸手,卻忘記海洋中的生物並不是家畜,而是野生動物,無法沒有限制的生生不息。


認識我們的海洋中有哪些生物,就像認識狗狗貓貓一樣

 就如同在展場所播放的影片當中,提到了加拿大紐芬蘭的實例。紐芬蘭曾經有「踩著鱈魚群的脊背就可上岸」的美名,幾乎用魚籃就可以捕到鱈魚;然而因為人們的過度捕撈,到了二十世紀六○年代末,紐芬蘭漁場的產量開始急速下降,一九九二年,加拿大政府下達了紐芬蘭漁場鱈魚的禁漁令。但即便如此,鱈魚至今的回復狀況仍然相當有限……。

 在這次的「海洋台灣」展覽中,我看到許多神秘、美麗、奇特的海洋資源,不禁令人讚嘆造物主的巧思。然而,台灣雖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洋生物資源,但也和全世界一樣,因為工業及經濟發展、人們的濫捕以及生態棲地的破壞而面臨到海洋資源枯竭的危機。原本是漁民的年終獎金──烏魚子,現在也必須仰賴人工養殖,野生的烏魚群已不復見。面對如此重要的課題,我們對待大自然的態度不應該再視為理所當然,而必須要懂得如何尊重、感謝地使用每一個大自然的寶物;更重要的是,我們是這個歷史的主角,自己必須要有所行動才能保護這美麗的福爾摩沙,如此永續經營將不再只是遙不可及的夢,而是可以看見希望的未來。
可愛的翻車魚,你認識牠嗎?在這樣繼續吃牠,牠很有可能就消失了
我們可以做什麼?請思考你不僅可以做什麼,還可以做更多。



 
【海洋臺灣-生態保育特展】


展覽日期:100/04/27-100/08/07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館G101 G102(臺北市襄陽路2號,228公園內)
展覽時間:周二-周日 10:00-17:00
展覽票價:全票20元,半票10元(一票可看全館展覽)
服務專線:02-2382256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喜愛臺博部落格,歡迎您與我們分享。

最新留言

追蹤者

搜尋此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