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2日 星期三

【海洋台灣】來自深海的龍宮使者-地震魚


【海洋台灣特展】
來自深海的龍宮使者-地震魚


     
     四面環海的臺灣具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多樣的海洋生物,我們生活在這島嶼,是否認識這些海洋夥伴嗎?透過海洋台灣特展,帶你認識各式各樣的海洋夥伴,這些都是在臺灣海域即可所見的生物,牠們都是臺灣驕傲,讓我們一步步來認識牠們吧!地震或者颱風前後容易被捕獲的地震魚,時常出現於新聞中,這位來自深海的龍宮使者帶著神秘面紗,令人充滿好奇,深海又稱為內太空,有許多人類未知的地方與生物,這次海洋台灣特展規劃一區為深海區,就由地震魚帶領我們進入內太空的世界吧!





文/臺灣博物館說明員 陳信鈞


   地震魚-勒氏皇帶魚是大洋區的中層巡游魚類,主要活重在20-1000公尺深的海域,因為數量非常稀少,幾乎無研究者瞭解牠們的習性。牠們主要分佈在印度太平洋區,臺灣發現則是在東部海域。除非其生活的深海環境有大變動,否則非常少出現在淺海水域。而其會被稱為「地震魚」,也是因為通常在地震發生前後被魚船捕撈到。


勒氏皇帶魚在分類上是屬於月魚目、皇帶魚科,體長目前有捕撈的記錄有達到11公尺,重量達到270公斤,所以皇帶魚是硬骨魚類體長最長的,魚體呈帶狀側扁,體色為銀白色,具許多大小不一的暗斑,全身沒有鱗片,沒有臀鰭,在腹部有一條延伸的鰭條,背鰭起始於眼睛上方,為鮮紅色,前六鰭條延長。眼睛很小,嘴裡沒有牙齒。在石川氏粗鰭魚標本上方的圖片,即是勒氏皇帶魚。

    
   在本展的展場所展出的地震魚標本是屬於月魚目、粗鰭魚科 (Trachipteridae)石川氏粗鰭魚(Trachipterus ishikawae),而不是同屬月魚目,皇帶魚科 (Regalecidae) 的勒氏皇帶魚。石川氏粗鰭魚全身看似無魚鱗,實是容易脫落,牠沒有臀鰭和尾鰭,眼睛很大,嘴裡有牙齒,分佈各大海洋。

     歡迎來瞧瞧展場中的照片和標本,是不是這兩種地震魚,有著不同的特徵?

 
【海洋臺灣-生態保育特展】


展覽日期:100/04/27-100/08/07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館G101 G102(臺北市襄陽路2號,228公園內)
展覽時間:周二-周日 10:00-17:00
展覽票價:全票20元,半票10元(一票可看全館展覽)
服務專線:02-2382256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您喜愛臺博部落格,歡迎您與我們分享。

最新留言

追蹤者

搜尋此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