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8日 星期五

[文學拿破崙-巴爾札克特展]巴爾札克與咖啡

文學拿破崙-巴爾札克特展

巴爾札克與咖啡

(文/臺灣博物館說明員 陳信鈞)

第三展區-工作中的巴爾札克


   有文學拿破崙之稱的巴爾札克,在法國文學上的地位無人可比擬,創作出精彩可期的《人間喜劇》系列,然而巴爾札克一天至少要喝三、四十杯黑咖啡,有人推測《人間喜劇》系列相當於五萬杯咖啡。在巴爾札克特展其中展區「筆與墨的苦刑犯-工作中巴爾札克」裡,「筆與墨的苦刑犯」是巴爾札克給自己稱號,足以形容他每日要振筆疾書16-18小時投入創作的情形。展區顏色採取暗紅色調,目的是引領觀展民眾連想位於法國巴黎的巴爾札克文學館的氛圍。而在這個展區裡可以見到展櫃展出不少巴爾札克、亞歷山大.仲馬(大仲馬)、喬治桑、泰奧菲爾.高提耶和維克多.雨果的手稿,從手稿的筆跡,可以觀察出每個人在寫作的方式不同和個性上的差異。然而看到巴爾札克行雲流水的手稿、排版的稿子或出版的作品上充滿修修改改的痕跡,就足以瞭解他追求事事完美的個性。

巴爾札克手稿區

巴爾札克手稿,修改字跡滿滿。
當代其他作家手稿
  
光片手稿區



巴爾札克逝世時所製作的手模
   在這個展區內,還有另一個視覺焦點-巴爾札克的手塑像,這個手很漂亮,感覺得出來胖胖的,沒有戒痕。而這個手的塑像,是巴爾札克死後塑造留下來的,在19世紀的歐洲,貴族或是名人死後通常會被人製作臉部的肖像留作紀念。原本巴有札克也是要被留下臉部肖像,只是,飲下過量咖啡的巴爾札克,最後死於心臟病,死時臉部表情嚴重扭曲,導致無法為他留下臉部肖像。咖啡,讓他提振精神,可以長時間創作,寫出曠世巨作,也讓他英年早逝。在手部塑像旁邊,有四幅有趣生動的素描,不過是「動態」的,不曉得觀展的大家有沒有注意到與旁邊的光片手稿有些不同之處?這四張動態的作品,不是巴爾札克作裡的插畫家畫的,而是這次負責巴爾札克特展的展示設計的工作人員們腦力激盪的結果,此話怎講?

不停轉動的四幅鉛筆素描動畫





《論現代興奮劑》巴爾札克著/甘佳平譯
 咖啡,讓巴爾札克可以一天工作18小時,不停的撰搞、修稿和校稿,強迫自己一天喝下大量的咖啡,甚至在《論現代興奮劑》一書當中,其中一個章節討論到咖啡,並且詳細的記錄下如何煮出高濃度的提神黑咖啡,和讀者分享他飲用咖啡多年的自身經驗和心得。章節一開始,巴爾札克附和亞里-薩瓦蘭的觀察和解釋「咖啡能使人血液暢通,激發出思考的動力,是一種可以促進消化、提神、使大腦運作更加持久的興奮劑。」然後他提到土耳其式的搗碎咖啡的香味遠比研磨式咖啡來得濃郁。除此之外,他也提到搗碎的咖啡有兩種成份,一是快速可溶於熱水或冷水的物質-香味來源的物質,另一個是難溶於水的物質,也就是咖啡酸澀味來源的物質-單寧酸。也提到增加咖啡提神功效,冷泡的咖啡會比熱水沖泡的咖啡效果來得好,確實是如此呀,小編真是心有慽慽焉。




  甚至巴爾札克還研究出沖泡咖啡可怕而殘忍的方式「研磨、緊壓、冷沖、極少水量、空腹喝」,來達到快速提神,並且持久的效果。他描述當這樣的咖啡進到胃裡後,咖啡不斷強烈攻擊胃壁,胃神經叢發火,將火花傳到大腦。




  接下來非常生動描述咖啡在體內的作用,他將寫作比喻成「作戰」,而咖啡則是幫助他領導軍隊打勝仗:「身體內部一切全都動了起來:腦中的想法動搖的就像戰場上拿破崙大軍的一支營隊一樣,奮勇迎戰。「記憶」已就定位,展開軍旗;「比較、對照」就像輕騎兵,在策馬飛馳中整理好隊行;「邏輯」就像炮兵,急忙地帶著炮車及炮筒趕到;「機智才能」則變裝成狙擊兵。寫作技巧開始浮現於腦海中,白紙上布滿墨汁筆跡,欲罷不能、徹夜通宵,直到黑墨汁如黑色豪雨般地下滿整桌紙張。猶如戰爭在黑色粉末撒滿天後結速一樣」。以上活靈活現的文字描述,讓展示設計的工作人員的腦海中產生畫面,於是產生出前述的四幅有趣生動的素描,並以動態的方式呈現,真的是太厲害了,讓小編印象極為深刻,不論是巴爾札克的文字或展示設計工作人員的創意,都很精彩。



勾之龍在他的書中記載咖啡對巴爾札克的重要性:「晚餐過後,他就開始準備對他意義深遠的咖啡,一種歷史性的咖啡,就連伏爾泰喝的咖啡也無法媲美。他很謹慎的煮著咖啡、很謹慎的親自去採購,因為這前所未有的咖啡是由3種不同的咖啡豆混合沖泡而成的:有波旁(le bourbon)、摩卡(le moka)及馬提尼克(le martinique)3種咖啡。先去白朗峰路上買第一種咖啡,再到老聖母修女會路上買第二種咖啡,最後到大學路買第三種咖啡。他在喝了咖啡之後,約晚上8點會回房間強迫自己入睡,半夜12點由他的僕人叫醒,日日寫作,直到英年早逝。



   巴爾札克很清楚咖啡是毒品,會對他的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傷害,但為了能不斷超越自我,他選擇像個藝術家以生命換取更高的成就。在他見證生命快結速時,他也體悟出自己的生命哲學:若為了理想而在很時間內快速地耗盡自己的「生命能量」,我們就會像個從頭部開始燃燒的「人型蠟燭」,燒得特別亮、但也特別快。巴爾札克在40幾歲健康就出現狀況,51歲就過世了。



    當然,咖啡飲用過量的副作用和症狀,也在巴爾札克身上出現,他在書中提到毫無節制的在空腹狀態下狂飲咖啡會全身冒汗、神經衰弱、昏昏欲睡。或是精神亢奮,容易因為一點小事而勃然大怒而失去了原本的亢奮作用,過量的咖啡,使他成為咖啡的「戰利品」。有趣的是,他在文中還提到,咖啡對某些人是沒有亢奮作用,反而會使部份人昏昏欲睡,直想睡覺。巴爾札克形容這些人是「沒有具備智力工作的條件」。哈哈,小編就是喝了咖啡反而會想睡覺的一分子,咖啡反而是我的助眠劑哩。



  然而,巴爾札克在文章中提到的「土耳其式咖啡」,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在臺灣,常見美式咖啡、義式espresso咖啡或虹吸式(syphon)咖啡,土耳其式有什麼不一樣呢?小編正好有品嚐過土耳其咖啡,可以小小分享。要煮土耳其咖啡,在器具得準備一個名為ibrik銅製的土耳其咖啡壺,有著長木柄的銅製小杓,杯身內緣鍍一層錫。這樣煮咖啡的方式,不只流行於土耳其,希臘和中東也有,是一種非常古老煮咖啡的方式,咖啡粉要磨得非常細,摸起來像麵粉或太白粉般的質感,如此煮出來的咖啡的濃稠度是遠勝義式的Espresso唷!


  至於土耳其咖啡的煮法:1.在ibrik裡以1:1的比例放入糖和咖啡,2.加入冷水攪拌均勻(水的高度不得高於ibrik高度的一半,一半留待沸騰空間),3.將ibrik放在爐火上加熱,當咖啡沸騰快滿出來時,將ibrik離火攪拌;4.再加熱、離火、攪拌,如此步驟重複3次,土耳其咖啡就完成了。接著將咖啡從ibrik倒入咖啡杯,咖啡表面會有一層深褐色的咖啡泡沫,傳說古希臘人和土耳其人很重視這層泡沫,當男子上門提親時,女方家長會考驗男子是否能煮出濃厚泡沫的咖啡,若無則代表男子能力不足呀!



土耳其咖啡除了喝,還可以用來占卜,是依據喝剩的咖啡渣的紋路占卜三個月內的運勢,據說下午2時至5時最準,以下僅供趣味參考囉!

占卜的程序是:



1.喝咖啡前許願

2.喝到有咖啡渣時就要停止再喝

3.將咖啡盤蓋在咖啡杯口上

4.順時鐘方向搖晃數次

5.將咖啡杯與咖啡盤上下顛倒

6.等咖啡杯降溫,一手拿著杯口朝下的杯子,另一手托住咖啡盤的手放開,盤子不會落下而被杯口吸住

(這是因為熱脹冷縮密閉空間吸力造成,吸附力大小代表3個月的內的運勢強弱)

打開咖啡杯,看咖啡渣形成的紋路圖案所代表的意義囉。

以上土耳其咖啡和占卜,部份文字摘錄自http://www.wretch.cc/blog/andalusion/25461533

2011年3月16日 星期三

[花現台灣]野花踏查。 春日遊系列活動

  臺灣博物館-春日遊探索隊要出發囉!

 跟著我們的腳步一起拈花惹草



  對許多人而言,「花」是植物生命週期的亮點。她如此多姿多彩的樣貌與氣息,不只成功吸引昆蟲為其授粉,也著實讓人為之著迷。臺灣多變的地形與豐富的生態系,造就了植物的千姿百態,然而那一朵朵細膩的美麗其實與生長的土地密不可分。


  趁著春暖花開,百花爭艷的燦爛季節,植物生態觀察家—陳應欽,將帶您踏查海邊、都市到山林的幾個臺北近郊賞花熱點,讓您親自探訪不同生態環境的野花芳蹤,用雙腳紀錄臺灣這片土地的美好風景。

春日,賞花好時光。一起出門,到野花世界漫步吧!


3/26(六)麟山鼻步道

北海岸白沙灣國家風景區內的麟山鼻步道,擁有豐富的海岸植物生態及美麗海景。特殊地景「風稜石」是東北季風長年創作的結果,火山遺跡「安山岩」所構成的區域更成了藻類世代更迭的居所,形成獨特的藻礁景觀。濱海環境風強、日烈、鹽分又高,使得生長於此的植物無不發展出各自的生存適應機制。這一趟,就讓我們一起探訪這群海岸邊的野花朋友吧!
焦點野花:黃瑾、海檬果、天人菊

4/2(六) 虎頭山步道

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虎頭山步道都顯得十分熱鬧。這個桃園台地上突起的小山頭,雖然被公寓大樓和工業廠房所包圍,卻依然綠意盎然,擁有豐富的低海拔次生林生態,同時也是欣賞桃園市夜景的熱點。在野外稀有瀕危的古老植物「流蘇」,幸運地在這裡生存下來,持續綻放繽紛如雪的細小白花,成為此地的特色。這一趟,就讓我們一起探訪這群都市裡的野花朋友吧!
焦點野花:流蘇、山煙草、呂宋莢迷

5/7(六)孝子山步道

素有「臺北小黃山」之稱的孝子山,就像是潑墨山水畫裡的山勢孤立陡峻而奇特,雖然山勢險峻,但其實除了最後一段懸空鋼梯登頂路,屬於相當平易近人的一條步道。這裡保有北部低海拔的原始生態,涵蓋森林、溪谷、岩壁、稜線等多樣景觀,步道沿線從地被層到喬木層有著豐富、完整的植物分佈。這一趟,就讓我們一起探訪這群山林裡的野花朋友吧!

焦點野花:毬蘭、水冬瓜、長花九頭獅子草



主辦單位:天下雜誌、國立臺灣博物館

領隊達人︰陳應欽 老師\《花現臺灣》《山林蕨響》作者、植物生態觀察家

對象:12歲以上民眾,對賞花、踏青有興趣的讀者,每梯次限40名。

費用:1,000元\位
(含《花現臺灣》一冊、春捲包一個、當日導覽、餐盒、交通、保險等費用)

★《花現臺灣》定價560元、春捲包市價420元

報名方式:請至天下雜誌主題網站報名繳費(活動前3天截止報名,或額滿為止)

報名連結:春日遊報名網址
報名專線 天下雜誌 (02) 2662-0332

★報名繳費成功後,將收到一封報名成功序號簡訊,請務必確認您所留的手機是否正確,活動當天請攜帶身份證件以及簡訊序號報到。

★活動費用1000元為一人報名參加一場活動費用,若您有需求同場報名兩個以上名額或一人報名多場活動,贈品項目無法更換。

活動聯絡人:國立臺灣博物館推廣教育組 簡竹聆小姐 (02) 2382-2699 轉466

(企劃/簡竹聆,美術設計/張慧娟)

2011年3月15日 星期二

【文學拿破崙-巴爾札克特展】展場設計(上)

 許多令你感動的設計將帶你感受巴爾札克

還有,一個好展覽



(展示設計/綠邦室內裝修實業有限公司-吳宗岳、蘇子文、曾逸飛、顏貽晨、陳皇吟)
(文/國立臺灣博物館說明員 王頌儀)

Qui est Honoré de Balzac ?

誰是巴爾札克 ?

       巴爾札克(Honoré de Balzac),一位19世紀的法國社會寫實作家,文學作品翻譯成多國語言,對於臺灣民眾來說帶著陌生感,不經令人提出「誰是巴爾札克?」,若提到其作品「高老頭」或許能喚起些許共鳴,面對一位臺灣民眾不熟悉的法國作家,設計團隊該如何呈現這位法國作家呢?

凱旋門意象入口



 本次展覽跳脫傳統展示手法,使用場景營造、劇場效果、藝術家的觀點來介紹這位遠來的法國文豪,讓參觀民眾自行建構一個自己認知的「巴爾札克」。


在102展場入口映入眼簾的是「凱旋門」意象,首先感受到「法國」氛圍如沐全身,浪漫花都的空氣彷彿可以感受,紅牆上錯落充滿文字的實方框,還有,什麼都沒有寫的空方框,實方框是展覽想訴說的,空方框是請你自己想像的,到底該放那些關於巴爾札克的文字進去,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答案。



請自己在內心放上文字吧
羅丹作品-裸體C號

 穿過凱旋門,進入第一展區,白色虛牆營造出穿透的空間感,令人感受寬闊且舒適,座落虛牆後的法國貴族女子雕塑像,則增加了空間層次感與強度,在虛牆外的她,像貓兒窺探般的等著我們探索巴爾札克,中間所放置的是氣勢磅礡的「巴爾札克-裸體C號」,是雕塑大師-羅丹作品,給你第一個實體的巴爾札克,從中感受巴爾札克身為文學家的熱情與才氣,而周圍環繞的白色基台上,共有24段文字,虛實之間,建構出他人對於巴爾札克的評價與形容。紅白的色調是沿用法國巴爾札克文學館的風格,還原在法國展館的設計與氛圍,連結巴黎與台北的地理距離。


虛實之間-等你來探索

雕塑像增加空間層次感
  

他人對於巴爾札克的評論
       向前走進入另一個空間,一道設計獨特的大事年表,擺脫數字與文字的包袱,採用物件說出時代的故事,分為三條軸線 :大事記、巴爾札克年表、台灣文學大事記。小櫥窗內各式各樣的物件,表達出該年代的重要事件,物件部分是設計師從歐洲市場蒐集而來的二手品,有的是自行創意雕塑,每個物件表達一個故事,透過物件來看看當代的大事件:1836年,巴爾札克深愛的情婦-貝妮夫人逝世,採用一個破碎的貴族婦女塑像,表達貝妮夫人的離開,以及巴爾札克的深沉悲傷。物件原先是打算使用原色,但每個物件都有自己的色調,放在一起會導致視覺紊亂,最後設計師決定大費周章的重新上色,巴爾札克年表使用白色,其他兩線使用紅色作為區分,這樣使得視覺更為鮮明,感受出設計師對於空間氣氛營造的細膩度,使用物件表現大事年表獲得不少激賞。



獨特的大事年表

用物件說故事:細緻與獨特
                                       
快來看一看到底它在告訴你什麼呢?
                                               
他的愛情與友情



轉身即將進入一邊是友情,一邊是愛情的第二展區-「愛情與友誼」,左側介紹猶如現代八點檔的愛情故事,巴爾札克生命中幾位重要的情婦,逐一攤開介紹,最知名的為:貝妮夫人與韓斯卡夫人,右側則介紹巴爾札克的友人:雨果、喬治桑等,巴爾札克跟雨果交情甚篤,欣賞與批評彼此作品,但巴爾札克很討厭大仲馬。




  

一邊是愛情(貝妮夫人像)
一邊是友情



    展區中央最重要的展品:巴爾札克的手杖-懸浮起來的手杖!彷彿魔杖一般,充滿魔力。這件展品原先設計是平躺於展櫃之中,並傾斜45度角指向葛蘭維爾的畫作投影,但令人解讀充滿性暗示,後來在策展溝通中,巴爾札克文學館-卡尼爾館長建議採用懸掛方式,在台灣文學館典藏人員協助之下,真的!就讓手杖懸掛如漂浮在半空中一般,並與後方的葛蘭維爾畫作投影做重疊,拿著手杖的巴爾札克若隱若現,當大家的焦點都在手杖時,巴爾札克彷彿就隱形起來,他就可以滲透到人們的私生活中,再將眾人的私生活在小說中重現。卡尼爾館長一到現場,看到手杖被懸掛起來,驚奇又讚嘆的說 :「這在法國從來沒有被這樣展示過」。設計團隊有創意又富有意涵的展示手法,讓人可以更直接感受到手杖的魔力與神奇。

第二區全景

華麗的手杖成為焦點,而巴爾札克就可以隱形起來

綴滿土耳其石的仗頭,有巴爾札克家的家徽
漂浮的手杖,充滿魔力!

 在向前走,進入暗紅色的第三區,熱情又沉著的感受立刻包覆著全身,這區展示許多巴爾札克的著作手稿,巴爾札克形容自己是「筆與墨的苦刑犯」,每天工作16-18小時,必須依賴現代興奮劑之一的「咖啡」保持精神,他形容咖啡是彈藥,需要不停補充彈藥讓自己工作,光片手稿區中間所放置的巴爾札克手部塑像,意像他工作的工具,周圍有四幅鉛筆素描動畫,是由設計師閱讀巴爾札克作品之後,內化並自行創作出來,透過生動擬人化的動畫,從咖啡研磨、蒸餾、化成精神泉源,最後文學作品完成,在在表現出咖啡對於巴爾札克的重要性,這區色調與陳列方式是仿造位於法國的巴爾札克文學館展示方式並移植過來臺灣,再加上設計師的動畫小巧思展現出不同又驚奇的風貌,也令人不得不佩服設計師的用心與創意。

筆與墨的苦刑犯


文學家創作的手!充滿力量!

四格鉛筆素描動畫:引領文學戰士的咖啡

  走出第三展區進入臺博一樓長廊,陽光輕輕的從窗外灑下,長廊緩緩延伸至大廳,讓人靜靜思索感受中的巴爾札克,暖色的木頭地板,白色的凱旋門延伸法國意象,上頭掛著從法國收集而來關於巴爾札克的報導內容,將法國意象與巴爾札克再次緊緊相扣,也留給觀展者一個思考的空間。

延伸思考的長廊,讓我們往下一個展廳前進吧!


參觀資訊:

【文學拿破崙-巴爾札克特展】
展覽日期:3/4-4/5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館(臺北市襄陽路2號,228公園內)
展覽時間:周二-周日 10:00-17:00
展覽票價:全票20元,半票10元(一票可看全館展覽)
服務專線:02-23822566
提供中文語音導覽服務,每機新台幣50元,請洽本館服務台


2011年3月10日 星期四

【文學拿破崙-巴爾札克特展】佈展給你知

【文學拿破崙-巴爾札克特展】佈展給你知

 (文/王頌儀 國立臺灣博物館說明員)

臺灣博物館繼「劍舞楚天-越王勾踐劍暨楚國出土文展」與湖北省博物館合作之後,在巴爾札克特展,與臺灣文學館、法國巴爾札克文學館展開另一段跨國合作,面對這場國際展覽,將帶給館內截然不同的合作經驗,在佈展時也有不少故事,我們就來看看佈展發生什麼事囉。


別人眼中的巴爾札克
     300多件文物皆由法國空運來台,其中不乏法國各大博物館的藏品:羅丹博物館、浪漫派生活博物館、私人收藏家等皆共襄盛舉,展品囊括:羅丹大師製作的青銅雕像、巴爾札克精緻不凡的手杖、畢卡索繪製的版畫,當然還有巴爾札克的手稿原件,以及古老印刷術的活字木雕版等,展品層次豐富且多樣化,希望從這些展品中,參觀者旁敲側擊暸解巴爾札克,進而閱讀其作品,進入巴爾札克的文學世界。



300多件展品封箱抵達臺博館


本次佈展時,策展人之一法國巴爾札克文學館館長-伊凡‧卡尼爾(Yves Gagneux)親自抵臺,全程參與展品點驗、佈展、教育訓練以及民眾對話,是一位很認真又可愛的館長,喜愛台灣食物,面對外國人最害怕的臭豆腐,卡尼爾館長倒是感覺很新鮮。在進行專家導覽時,吸引不少民眾前來聆聽,有問必答的回答問題,也許不是很多人閱讀過巴爾札克的作品,但卡尼爾館長說:只要你看過這個展覽,會去書店翻翻巴爾札克的作品,那就成功了!足以可見館長對於推廣巴爾札克文學的熱情與理想。這次台法雙方合作,也留下美好的經驗與回憶。


法國巴爾札克文學館館長-伊凡‧卡尼爾(Yves Gagneux)

文物的運送箱
亨利.莫尼耶(1799-1877)插畫展品


       面對300件且多樣的文物運輸是個大課題,每件展品根據其材質特性使用適合的包裝方式,並且安全固定在運送箱內,運送箱內根據展品外觀進行客製化的隔間與加固,展品大致可以分成三大類:紙張類、雕塑類、畫作類,紙張手稿類外覆無酸紙、雕塑類著重加固作業、畫作類包覆無酸紙與避免碰撞、過潮。展品抵達臺博館之後,需要經過驗收作業,此次由卡尼爾館長主驗,拿著放大鏡、照明設備,仔細的檢查每件展品,文物離開庫房之後,環境不穩容易產生變化,透過點驗發現如有一絲一毫的斑點、蟲蛀都會被記錄下來,根據情況進行後續修復作業,這次在某件油畫作品畫框背後懷疑有新蟲蛀,當場典藏人員、卡尼爾館長就開始討論蟲蛀的狀況,根據木屑判斷是否有新蛀的狀況,以便後續處理,每個環節都是需要相當仔細。在2010年臺博館某檔展覽撤展後,發現大量蟲蛀,事後進行半個月的蒸薰驅蟲處理,避免蟲兒侵擾下次展覽文物,所以面對蟲蛀,是令人戰戰兢兢的對付牠,不然趁人不注意時,便將文物啃食光光。
雕塑品的包裝-特製化隔間

   開箱點驗都須全程錄影與拍照作為紀錄,這次特展開箱點驗就花費二、三個工作天,長時間在密閉空間,加上時間壓力與聚精會神,令佈展人員備感壓力,但為了力求展覽順利,大夥們還是撐下去,一件件的仔細點驗。

專注神情-檢查雕塑品

需要仔細確認是否有異狀
巴爾札克手杖檢查中
      點驗完畢之後,展品須按照設計位置逐漸上架並且加以固定,看似一切簡單,但在入展櫃之前,所有的環境控制設備必須到位,符合展品保存條件,使得展品保持在穩定環境,在這次佈展時,在放置『巴爾札克裸體C號作品.羅丹』時,遇到展櫃環境控制設備不穩定,這是絲毫都不能有差錯,卡尼爾館長一度打算放棄展出本件作品,這次真是令大夥驚嚇一番,絞盡腦汁的處理環境問題,最後在佈展人員全力支援下,終於將環境控制設備問題解決,也順利展出本件作品,令團隊鬆了一口氣。

準備上架至指定位置

    相信大家在看展覽時,偶爾會看到工作人員在紀錄展場環境狀況,環境控制設備在展覽期間就必須持續被追蹤,以確保展品安全性,博物館具有收藏、保存文物的使命,對待展品這是一種嚴謹且尊敬的態度 ,所以展場拍照時,也請尊重文物,請尊重它的生命與存在意義,記得把閃光燈關掉唷,閃光燈擁有高能量集中的光線容易對紙張、顏料、木頭等造成傷害!關掉它!我們一起保護文物,這樣文物才能繼續述說它的故事。
小心翼翼-進行佈置作業
上架之後,刷刷刷-仔細進行展櫃清理
都沒問題了唷!就進行玻璃封櫃作業
        在佈展時,常常會遇到無法預期的狀況,像是展櫃大小不合、環境設備有問題、時間壓力、展品延後抵達等,佈展團隊遇到問題後就必須想出解決方案,著實考驗腦力與反應,策展人笑著說:「每次佈展都會遇到難以對付的大惡魔」,但無論這個大惡魔是誰,每次順利開展,傳達展覽的內涵、意義就是使命,而每次這些解決方案都會成為下次佈展的經驗,讓我們的團隊日益臻熟。
令人又愛又恨的環境監控設備

   一個展覽從發想、內容策劃、展示設計、文物運輸、佈展、教育訓練、公關推廣等等,都是有個團隊運作,彼此環環相扣,當你來臺灣博物館欣賞展覽時,除了現場工作人員之外,其實背後有個龐大的運作團隊,每一個細節都有專門人士負責,請謝謝他們,也給他們鼓勵與建議,讓他們完成更優質、更有內涵的展覽唷!

參觀資訊:

【文學拿破崙-巴爾札克特展】
展覽日期:3/4-4/5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館(臺北市襄陽路2號,228公園內)
展覽時間:周二-周日 10:00-17:00
展覽票價:全票20元,半票10元(一票可看全館展覽)
服務專線:02-23822566
提供中文語音導覽服務,每機新台幣50元,請洽本館服務台


2011年3月4日 星期五

文學拿破崙—巴爾札克特展移師臺博館展出

文學拿破崙—巴爾札克特展移師臺博館展出


        文建會所屬之國立臺灣博物館將自100年3月4日起至4月5日止展出「文學拿破崙—巴爾札克特展」,再現巴爾札克磅礡的文學成就,包括法蘭西學院、羅丹博物館、加納瓦雷博物館、羅西尼基金會、浪漫派生活博物館,以及私人收藏家等均共襄盛舉,慷慨地出借包括米耶、羅丹、畢卡索等世界大師級的作品,近300件展品全數由法國空運來臺公開展出,可謂是除法國以外,國際間首次最盛大的巴爾札克特展。


展品全數法國空運來台

        該展展出一位舉世聞名但臺灣觀眾卻不熟悉的作家巴爾札克一生的文學成就,他曾寫下:「彼(拿破崙)以劍無法完成的事,余以筆完成。」此欲藉筆征服世界之豪語,使其獲得「文學拿破崙」之美譽。展場共分為七大單元:「巴爾札克的眾生相」、「由真實到神話—愛情與友誼」、「筆與墨的苦刑犯—工作中的巴爾札克」、「活靈活現 躍然紙上—作者筆下的2500個人物」、「科學創作《人間喜劇》」、「曠世奇作《歐琴尼 葛蘭德》與《高老頭》」、「藝術家筆下的巴爾札克」等。透過文字與圖像的描述,平面或立體的刻劃,引導觀眾藉由藝術品、繪畫、版畫或素描等展品,在參觀的過程中探索世界文豪巴爾札克筆下豐富多樣的人間百態。



展場角落-巴爾札克著作大書櫃


展場角落-社會與自然科學的世界

展場角落-法式文學沙龍


 (文/簡竹聆  國立臺灣博物館說明員)

不認識他的人,看到的是問號。

認識他的人,看到的是驚嘆號。

⋯⋯他是一個爭議性相當高的人物,至今評價仍很分歧。他被譽為「現代小說之父」,一生創作137部作品,創造約2500個主要人物,並讓這些人物以「人物再現法」重複出現在他的作品中,因而能更細膩的去描繪人物角色所表徵的人性,並讓讀者經由閱讀不同作品去感受該角色的性格轉變與複雜人性。<<人間喜劇>>即是集合一生作品之巨作。

然而他豐富的愛情史,和傾向結交較為年長的貴族女性,也成為當時諷刺文學詮釋的焦點,並且備受爭議。這張畫作是巴爾札克請當時知名畫家畫的肖像,為得是送給他的第一任情婦-貝尼夫人,他在約20歲左右與當時年過40的她相戀長達12年。他將畫作送給她的時候,在上面寫下「Et nunc et semper(在此刻與永恆)」,向她宣誓不朽的愛情。貝尼夫人在愛情之外,也提供他事業和金錢上的幫忙,並開拓巴爾札克上流社會的世界。當然,之後他的情史仍不斷,但似乎也是如此,讓他成為最會描繪女人心理與情感的作家。

問號?還是驚嘆號!

3/5(六)歡迎到現場來感受巴爾札克的浪漫與寫實


文學拿破崙-巴爾札克特展參觀資訊
展覽日期:3/4-4/5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本館(臺北市襄陽路2號,228公園內)
展覽時間:周二-周日  10:00-17:00
展覽票價:全票20元,半票10元(一票可看全館展覽)
服務專線:02-23822566


2011年3月1日 星期二

楚國饗宴樂;投壺體驗趣後記

        國立臺灣博物館說明員   王頌儀

    一個壺,幾隻箭矢,親朋好友一起來投壺體驗趣 。

     2011年臺博館的春節很復古,搭配「劍舞楚天-越王勾踐劍暨楚國出土文展」,臺博館推出富饒趣味、體驗十足的教育活動-「楚國饗宴樂;投壺體驗趣」,投壺源自於先秦時期的射禮,是諸侯間重要的社交禮儀,強調君子之風的禮讓精神。





展演示範楚國貴族用品

    春節期間的午後,彩繪穹頂還是一樣閃爍,但本館大廳卻開始變得有點不一樣,工作人員忙進忙出,趕忙著布置場地,把一件件精心製作的文物複製品,蓆子、雅樂、彩漆木案妝點大廳,霎時,大廳有了一絲遠古宴會廳的味道,倏地,兩位身著衣冠深衣的「古人」漫步在希臘列柱的二樓迴廊,引起參觀民眾的佇足注目,他們就是「楚國饗宴樂;投壺體驗趣」的主角,彷彿穿越時空,帶著他們的故事、生活點滴從2500年前來到現代,將告訴現場民眾他們的生活方式、休閒娛樂。

投壺手的架勢




     兩位「古人」是「鹿山文社」的成員-弘晉與小步,鹿山文社為研究漢文化、漢服飾的社團,並致力於推廣漢文化,劍舞楚天特展主要展示為戰國時代楚國貴族墓出土文物,在政治層面,秦最後滅六國統一中國,是謂漢承秦制,但在文化層面,漢天子劉邦深受楚文化薰陶,有漢承楚制勢態。

 國立臺灣博物館與鹿山文社合作,成員身著特別訂製的衣冠,仔細地講解漢服的形制,現場民眾聽的津津有味。利用文物複製品展演使用方式,在展場中的文物彷彿活了起來,拉近文物與民眾距離,原來彩漆木案低矮,是因為楚人席地而坐,所以桌子無需太高,透過真人示範文物不再是遙不可及,而是活靈活現的真實存在。
 接著,整個活動的重頭戲在「投壺」,投壺源自於射禮,後演變成為娛樂性質活動,在劍舞楚天特展中,展出許多「壺」文物,如:龍耳銅方壺、圓壺、方壺等,壺不僅是用來作為酒器、水器,先人發揮創意智慧,將其開發為娛樂用品,投壺是中國流傳千年的娛樂活動,為兩人一組比賽,輪流投箭矢,也就是需要將把箭投擲進壺中,最後根據投入箭矢算分,十分類似現代夜市的套圈圈遊戲,無論是大小朋友、本國人、外國人看得趣味連連,時時有現代投壺王出現,拿走博物館精心準備好禮,現場民眾透過體驗更加認識這歷史悠久的傳統遊戲,投壺結束之後,參加民眾可獲得拍立得乙張,與親朋好友留下紀念。

 來博物館不僅是看展覽,透過精心策劃的角色人物互動、場景營造、體驗活動之中得到生動、富有五感的博物館經驗,是一趟滿滿知識收穫、豐沛的心靈之旅。




投壺示範賽



大家來挑戰!



最新留言

追蹤者

搜尋此網誌